首页>财经 > 快讯 >
环球看点!国是之窗 2023-03-11 08:59: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职业教育搭起成才“立交桥”


(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唐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学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据统计,目前全国设置中职学校9786所(其中技工学校2492所),高职学校1518所,基本实现了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中职、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职业教育搭起成才“立交桥”。以我所在的河南省为例,随着职业教育发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近年深入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截至2022年底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2.3万人次。但也要看到,包括河南在内的不少地方,高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建议从学校抓起,从培养手段、路径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质量。

地方应整合资源,引入优秀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施行“现代学徒制”和“现场工程师”培训计划,强化名师带徒、匠心传承,培育更多优秀专业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数量、质量、结构跟现代产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财税用地和金融支持政策协同,对产教融合项目在规划调整、供地保障、立项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本报记者刘乐艺整理)

增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曲阜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物质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用传统美德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在各村建设“和为贵”调解室,借助文化力量解难题、化人心,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是手段,目的在振兴,要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多环节和全过程,持续增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从实践来看,乡村文化振兴仍存在非遗文化保护不当、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文化人才匮乏等共性问题。建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激发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活力,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李蕊整理)

发挥科技骨干企业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做好这些工作,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通信、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近年涌现了一批科技骨干企业,但还不够多。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培育更多科技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同时,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塑造企业核心技术优势的重要保障。目前,一些科技龙头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产业链带动能力不强。建议进一步鼓励企业创新,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统筹财政、税收等多种工具,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企业。

(本报记者贺林平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3月11日 第10 版)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