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法发布一批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创新机制,支持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帮扶中小微企业,有助于稳增长、保就业,对于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有重要意义。
纾解中小微企业难题,关键要出“实招”“新招”“硬招”。江苏苏州中院出台“服务保障稳企复产的14项措施”;山东淄博中院出台“破产挽救中小微企业19条”;北京海淀区法院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推动“商事执行纠纷商人解”……据介绍,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法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出一系列有力、务实举措。可以说,既有“雪中送炭”式的司法扶持,又有 “添砖加瓦”式的司法服务,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微企业提振信心、释放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保障作用。
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因素影响,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多、压力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人民法院依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产品,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相关问题;与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共享企业涉诉信息,帮助金融机构精准“画像”贷款企业,让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此外,还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纳入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
纾解中小微企业难题,还要有效发挥司法对中小微企业的挽救功能。最高法此次发布的案例11“某果蔬公司破产清算转重整案”显示,对于因现金流受限而陷入困境但具备重整价值和拯救可能的农企,通过破产清算转重整,公开招募引入第三方投资人注资。这不仅让企业本身走出困境,而且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附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通过切实保护农民工劳务报酬,有效防止了因“破”致贫和因“破”返贫,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法治有温度有力度,企业增信心添活力。上下同步、齐心协力,紧盯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司法措施落实落地,定能帮助他们减负纾困、恢复发展,让中小微企业在前进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希望、更有保障。
- 人民来论: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中小微企业提振信心
- 澳门开放合资格菲籍准外雇或外雇入境限制豁免申请
- 在沪外籍居民分享抗疫故事
- 听上海外籍志愿者分享抗疫故事:当志愿者是暂时的,邻里间的患难之交是持久的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国际油价全线下挫
- 推进复工复产 如何严防疫情反弹?
- 严厉打击传销 守护平安经开
- 盛京银行“抗疫贷”助力政府防疫物资及时供应
-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建成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圈层水文监测网
- 天津中小学今日恢复线下教学
- 北京:社区周边市场供应充足,蔬菜水果十分新鲜
- 一季度北京降尘量同比下降超50% 将加强控制“二次扬尘”
- 北京昌平发现1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行程轨迹公布
- 上海嘉定一单位厂房发生火灾 火势已被扑灭无人员伤亡
- 4月25日12时起 河南终止省级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吉林延吉四名外卖小哥一分钟救两命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9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阿根廷华人社团联合侨企向当地困难社区捐赠物资
- 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提醒领区内同胞警惕电信诈骗
- 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