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 > 快讯 >
多学科保障全力救治老年患者 2022-04-20 15:42:38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18日新增死亡病例7例,年龄从60岁到101岁,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后遗症、脑出血等严重的基础疾病,均未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新冠病毒感染后,老年人群是重症化高危人群,如何呵护老年人群健康?上海多家医疗机构集纳多学科,保障这一脆弱人群的身体安康。定点医院救治91岁高龄老人上周日,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新冠收治定点医院为91岁高龄的老人开展内镜下紧急手术,顺利取出其误吞入食道的4颗假牙。目前,老人已能进食流质,恢复良好。91岁高龄的新冠阳性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15日凌晨,由于误吞4颗假牙,出现食管上段不适、吞咽疼痛等症状。宝山院区常务副院长、定点医院院长钦伦秀教授与常务副院长张继明教授共同决定,第一时间协调患者转入医院,同时联系宝山院区副院长钟良。作为院区内镜中心主任,钟良认为假牙卡嵌已有3天,越晚取出风险越大。多学科评估后认为,相较于外科手术的高创伤,对于91岁高龄患者来说,内镜治疗最合适。口腔科周艺医生判断患者假牙为烤瓷牙,两侧无挂钩,内镜取出时对于周边黏膜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决定手术方案后,消化科孙旭主任、蒋晓芸医生和院感科林东昉主任迅速完善应急预案。术中,医护人员进镜至患者食管入口处,观察到假牙卡在颈段狭窄处,且周围食管黏膜已出现明显充血和水肿,形成溃疡。医生使用异物钳确定假牙上端凹槽狭窄处,护士迅速闭合器械夹住异物,两人合作将其取出,整个手术仅用时5分钟。宝山院区常务副院长、定点医院院长钦伦秀教授介绍,目前该院区收治的新冠阳性感染者中,70岁以上老年患者超过三分之一,其中9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有25位,且大多合并有其他基础性疾病。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救治能力,宝山院区已经按照原有综合性医院的配置,完成专科化转型;成立院内外专家团队,定期开展疑难、重症病例多学科线上会诊;针对老年患者进一步提高查房频率,加强动态监测。生命通道紧急抢救古稀老人近几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平均每天接诊病人接近500人次,每天接收120救护车60辆左右,上海十院的医护人员不眠不休,用医者担当守护着生命健康。78岁男性患者被120送来的时候已经意识不清、肢体偏瘫,脑卒中中心接诊医生初步诊断患者为脑卒中,影像检查提示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后急性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脑卒中中心主任刘学源积极协调,在为患者完成核酸采样、等待快速检测结果的同一时段内,急诊取栓术就已经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开始了。身着厚重的铅衣,再罩上防护服,张全斌主任和周晓宇副主任带领团队,经过SWIM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使患者梗阻的脑血管恢复通畅。及时手术为患者挽救了更多宝贵的神经细胞。中年男子在家操作工具不当,造成前臂近端近20厘米的创面,肌肉断裂,血流不止。当120将他送到十院急诊的时候,病人很担心自己近期没有核酸报告,可能耽误治疗。快速抗原筛查呈阴性后,骨科创伤中心主任郑龙坡安慰他:“不用担心,马上给你缝合伤口,会处理好的。”穿着防护服进行精细操作,对技术已经非常娴熟的医生来说也是新的挑战,郑龙坡细致操作手中的缝合线,22针,平整均匀。血止住了,病人手臂运动也基本恢复正常。“把我们当成您的家人”作为最早一批入驻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公共卫生中心临时执业点)开展医疗支援任务的市级医院医疗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36人组成“突击队”,并在支援工作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随着救治工作的逐步开展,医疗队也遇到了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的患者。一天下午,一位老年患者来到了病区。老人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害怕情绪,并不停喊着自己胸闷、喘不上气。当日值班的党员护士王寅、袁敏运用自身急诊与危重病科工作的经验,首先为老人排除心梗和心衰风险,随后耐心地和他交流沟通。“家人暂时不在身边,您就把我们当成您的家人吧。”温暖的话语终于获得了老人的信任。原来,老人因前列腺增生史,加上情绪过于紧张,已有4小时无法自行排尿,引发了一系列身心不适。王寅和袁敏当即为老人进行紧急救治,用温水为其热敷、按摩腹部,播放流水声音频,又为其施行导尿。一系列措施后,患者顺利排尿,生命体征转为平稳,情绪也趋于平和。两位护士又协助老人更换干净衣裤,让老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亲切暖心的关怀。

关键词: 定点医院 医护人员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