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还在疑惑权益销售面积为何远超同期合同销售面积之时,华润置地的“更正”姗姗来迟。4月13日,华润置地再次发布一份3月销售简报,其中,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及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分别约118.4亿元及51.14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减少24.5%及46.3%。这份“新”的销售简报,与4月12日所发布的相比,有两个数值发生变化: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由约156.7亿元下降至118.4亿元;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由约95.3万平方米下降至51.14万平方米。乌龙3月报上演一日游,华润置地却并未给出过多解释。
两天两份业绩简报
4月12日,华润置地发布2022年3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3月华润置地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08.9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77.95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减少19.8%及46.2%。同期,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及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分别约156.7亿元及95.3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减少24.5%及46.3%。
合同销售业绩,即企业将连同合营、联营公司所有项目计入在内;而权益销售业绩,则是指企业参与开发项目时其所占股权对应的销售业绩。二者关系常态是“A大于B”的情况,但此次华润置地的权益面积远超合同面积?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如此不合理的业绩简报,在经历一日游后,华润置地才予以“更正”。4月13日,华润置地再次发布3月销售简报。其中,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由约156.7亿元调整为118.4亿元;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由约95.3万平方米调整为51.14万平方米。前后差别如此之大,华润置地却并未给出解释说明。
华润置地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承认第一个公告错了,联交所已予以作废。
“目前企业仅仅是更正,没有披露两次公告数据差距这么大的原因,但按照正常企业信披逻辑,权益销售额和权益销售的面积这组数字不可能是凭空造的。”某房企上市公司董秘分析称,如果存在这么个数据,可能是企业在信披周期确实存在这部分交易,但由于房地产的经营数据统计较为特殊,从全口径金额、合同销售金额、权益销售金额到最终符合确认营收的数据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可能会存在统计周期偏差导致的数据偏差。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市场表现看(第一次披露、第二次更改、到第三天市场的盘面表现),华润置地实际销售可能要比所披露的更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华润置地往期业绩简报,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2021年3月,华润置地的权益销售金额为156.7亿元,权益销售面积约为95.3万平方米,这两个数据,与华润置地12日更正前的数据一模一样。
信息披露不容忽视
“房企的业绩公告,只有年报是强制审计,月度销售简报比季报要求更低一些,算是主动披露内容。”某上市公司董秘介绍,一般企业遇到这类信息出现问题,只要及时更正便可以过关,但如果反复出现同类情况,则可能会影响年度信披考核的评级,严重的可能被取消直通车资格。
所谓上证直通车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上交所信披电子化系统自行登记和上传信披文件,并直接提交至交易所网站及其他指定媒体披露。
上证直通车不但实现了公告登记和传送方式的电子化,也让交易所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型,可以促使上市公司更及时了解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并迅速采取行动,发布相关公告,澄清相关情况。
根据此前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财报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年度业绩快报或年度业绩预告与年度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盈亏性质不同且情节严重等,均会被交易所给出D。
以港交所为例,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花样年集团、当代置业、阳光100中国等近20家房企延期发布年报。“基本都是因为经营情况,也不排除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问题。”某十强房企董秘直言,在这种大环境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对房企经营情况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将更加重视,房企在信息披露需要更加注意。
权益销售“挤水分”
在地产行业“黄金时代”,房地产企业对于规模渴求旺盛,也出现了许多规模短期内快速扩张的千亿房企,而此类企业大多以全口径销售披露“充门面”,利用联合开发的手段实现扩张。
如今,房地产市场下行,联合开发亦成为抵御风险的手段,越来越多的房企参与其中,甚至有房企公开表示“要加大联合开发力度,持续推进战略”。
房企联合开发模式不断增多,相应的权益占比下降将成为趋势,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长。少数股东权益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在企业扩张的同时也能够保持较低的负债率,但企业在规模上会处于“虚胖”的状态。房企的净利润被“注水”,净利润指标也逐渐失效。
将合营、联营公司所有项目计入业绩,也使得市场在判断企业真实“成色”时容易出现误差。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更安全呢?那就是挤出“水分”,以权益销售额为披露维度。
目前,以权益销售额为披露维度的房企包括碧桂园、龙光集团等,龙湖、万科也正在向这方面靠拢。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房企之所以选择对外公布权益销售,也是因为这个指标更能体现销售回款的“成长”,展示企业的安全性,毕竟当下现金流才是王道。
- 信息披露不容忽视 华润置地乌龙3月报上演一日游
- 销量反超头部造车新势力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 住建部: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
- “换手机不如换手机壳” 消费者为啥不愿换手机了?
- 4D法则解码中国增长实现华丽转身 跨国公司借鉴本土品牌主动出击致胜秘诀
- 楼市“四限”松绑加速 市场面临调整期是主因
- 共有产权房可以出租吗? 北京探索共有产权房管理新模式
-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五部门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 防重症促免疫 “加强针”该怎么打?
- 牢记这五条口诀 一起守护国家安全
- BOSCA佰世嘉蓄力在低度酒新浪潮中一展身手
- 培育新动能实现稳定增长 我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 中国移动5G新通话开启试商用 直面微信竞争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社会物流发挥重要作用
- 涨价涨了个“寂寞”?销量下滑明显 调味品企业成本压力难解
- 私募维持高仓位平均股票仓位为72.46% 连续增持材料板块
- “这是值得做一辈子的事”
- 一架无人机从立陶宛飞向白俄罗斯 被边防警卫开火击落
- 上海近两天超2万人走出方舱(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 新加坡经济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4% 环比增长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