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区玉米长势喜人。 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摄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资料图】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区土壤。 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摄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旱碱麦制作而成的面花产品。 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摄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
关键词:
-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 年内第二次“降息”释放积极政策信号
- 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
- A股探底回升:沪指涨近1% 数据要素概念掀涨停潮
- 传闻致股价闪崩 机场免税店还是好生意吗?
- 英媒称中方向俄提供直升机、无人机 外交部回应
- 宇环数控:富士康一直是我公司的重要客户
- 新益昌:二季度收入下滑主要来自于公司传统LED设备业务线的主动收缩
- 杭州7宗宅地收金约118亿元 其中2宗触顶待摇号
- 游戏板块反弹 游戏ETF(516010)涨超2% 浙数文化涨停
- 西子洁能:公司具备海水淡化相关项目的承包能力
- 聚焦四个家庭的“幼升小”难题,电影《学爸》拍出来了
- 质量安全重于一切,扬子江药业建设“由内而外”质量管理模式
- 港股午后持续走高,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2.5%
- 德生科技8月22日盘中涨停
- 公文抄送怎么写(公文中的抄送是怎么规定的)
- 1年期LPR降10个基点,5年期不变 专家称短期贷款利率将迎来一波调整
- 徐州第三期公租房项目加快推进
- 特朗普称24日将前往佐治亚州富尔顿县监狱投案自首
- 定了!日本政府宣布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