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报警”如何应对
■王秋菊
图片制作:孙 鑫
【资料图】
耳鸣指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刺激或电刺激存在时,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如蝉鸣声、电流声、汽笛声、雨声等)的一种主观症状。有的耳鸣患者还伴有听力下降、睡眠障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研究表明,90%的耳鸣人群不需要进行治疗,10%的耳鸣人群需要医疗诊治和干预。
耳鸣可以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指没有外界相关声源或电刺激,主观感受到声音。客观性耳鸣指有物理性声波存在,可被他人察觉或用仪器记录和听到的耳鸣,是身体本身产生的声信号。根据耳鸣的病程,可分为急性耳鸣(3个月内)、亚急性耳鸣(3~6个月)和慢性耳鸣(超过6个月)。根据是否可找到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耳鸣和继发性耳鸣。原发性耳鸣指没有明确病因的耳鸣。继发性耳鸣指有较为明确的潜在病因的耳鸣,如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咽鼓管阻塞、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耳聋等疾病,对症治疗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耳鸣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一般会通过问诊及体格检查,确定耳鸣的类型,并进行对症治疗。因此,建议耳鸣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详细回答医生的病史询问,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耳鸣障碍量表、严重程度分级等),接受耳鼻喉科专科检查、听力学测试、耳鸣评估、影像学检查、心理学评估等,以便医生进行正确诊断。临床上,常见的耳鸣包括以下几种。
突发性聋相关性耳鸣。突发性聋是一种耳科常见病,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在劳累、熬夜、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耳鸣的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有直接关系。不少突发性聋患者好转后,耳鸣仍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旦发生突发性聋相关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噪声相关性耳鸣。噪声是耳鸣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过强噪声或长期超标噪声,都可能引发耳鸣。一般情况下,噪声的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噪声性耳鸣。有的战友在训练、工作中,经常处于高频爆声环境,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容易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多种症状,进而影响睡眠和情绪。因此,建议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战友,穿戴好听力防护设备。当发生耳鸣症状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医。同时,注意保证睡眠质量、避免二次噪声接触等,防止耳鸣症状加重。
血管相关性耳鸣。血管相关性耳鸣,通常与血管的血流和压力有关。头颈部血管血流异常导致的疾病(如乙状窦病变、颈静脉球异常、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夹层)、会增加血流量的全身疾病(如高血压、贫血、甲亢)、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肌肉痉挛等,都可引起血管相关性耳鸣。该类耳鸣的声响可能与心跳或血液流动的节奏相关。压迫一侧颈静脉区,如自觉耳鸣减弱或消失,提示可能为血管相关性耳鸣,需要进一步完善影像学评估,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血管相关性耳鸣,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耳鸣的治疗是个性化的。患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不同,诊断和处理的原则也不相同。耳鸣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声治疗、针灸治疗等。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因及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完善检查、规律服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如何预防耳鸣发生?建议战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耳部防护。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如通过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科学调整对应岗位人员等方式,尽可能减少个人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延长噪声暴露后的恢复时间,使耳朵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从而预防噪声相关性耳鸣发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时,要做好耳部防护,如佩戴耳罩、耳塞等。在一些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如场站维修人员、机房工作人员),应进行听力筛查与病史询问。如存在早期的听力损失,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或调整岗位。如果已经存在听力损失或家族中有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人群,应重点关注并进行听力监测。一旦发现耳鸣情况,要及早就医,积极治疗。
注意用耳卫生。避免使用指甲等尖锐的物体清理耳朵或掏耳过深,防止损伤耳朵内部结构。正确清洁耳朵的方法是用温水轻轻清洗外耳道。清洗后用毛巾轻轻擦干耳朵,防止外耳道潮湿。长时间使用耳机可能导致耳朵疲劳和耳鸣。建议战友们使用耳机时,遵循“3个60”原则:每次使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声音的大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当外界环境声音超过60分贝时尽量不使用耳机。
保持良好情绪。耳鸣患者较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这些情绪又会加重耳鸣症状。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防治耳鸣至关重要。好睡眠是拥有好情绪的前提。好的睡眠指睡眠的时间够、深度够,醒后头脑清醒。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都可能会影响情绪状态,使耳鸣症状加重。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放松练习等方式,帮助自己放松身心,快速入睡。除保持良好的睡眠外,战友们还要关注自身情绪变化,及时调节不良情绪。如果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无法缓解,可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耳鸣是身体的报警器。如果出现耳鸣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预警,提示体内生理指标或指征异常。因此,当出现耳鸣症状时,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如身体的各系统运转是否正常、生活方式是否规律、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睡眠是否足够等。需要注意的是,当耳鸣频率变高或耳鸣的响度、音调发生变化时,应主动就医,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关键词:
- 耳朵“报警”如何应对?听听专家建议
- 外媒:中国全力打好抗洪救灾硬仗
- 吉林省遭遇暴雨,子弟兵、民兵奔赴一线抢险救灾
- 新赛道上的奔跑 中国电车“成长记”
- 强降雨致吉林舒兰6人遇难 4名公职人员失联
- 不必为错过券商狂飙而“拍断大腿” 这个板块本周已闷声发财!
- 河北:强降雨已造成220多万人受灾
- 男子过海关时眼神躲闪 裤袋里竟藏有14条活体蛇
- 山东德州平原县凌晨2:33发生5.5级地震
- 股东违规超额减持被限制交易!交易所放大招
- 汽车行业“换道超车”,光刻技术能否找到新赛道?
- 北京胡同治理:强健老城生命骨架,打造最美人文街巷
- 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不同手机型号方式汇总→
- 天风证券给予爱美客买入评级,H1预告业绩亮眼,新品上市有望带动全年表现
- 德邦证券给予中宠股份买入评级
- 英唐智控获全球独家许可 TDDI为科技生活赋能
- 特斯拉中国召回271辆进口Model S及Model X
- 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推动碳普惠可持续发展 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成立
- 优惠两年移动流量卡什么意思 移动送两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