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冬小麦返青,多地麦田管理进入关键期。图为二月二十五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农民驾驶农机设备为麦田喷洒农药。赵永涛摄(人民视觉)
【资料图】
甘肃省平凉市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将废弃的玉米秆加工成营养价值高的牲畜饲料,推动养牛产业发展。图为近日,平凉市崆峒区花所镇玉米地里,农户在搬运打包玉米秸秆。黄蔚林摄(人民视觉)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大力发展生态化、集约化特色养殖产业,探索形成了“养羊—羊粪—种牧草—羊饲料—养羊”的循环发展模式。图为日前,在砀山县田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养羊基地,工人正用羊粪循环种植的牧草饲喂湖羊。崔 猛摄(人民视觉)
松土、播种、施肥……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全国多地农民抢抓农时,春小麦播种有序展开,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防“割青毁粮”。这是本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在粮食生产领域提出的首个“严防”,意义重大。
“割青毁粮”有什么影响?它与人们的饮食生活是何关联?听听农业领域专家怎么说——
划定红线
为保障粮食安全护航
每年5月起,农民种植的小麦陆续迎来成熟期。由南向北,全国麦收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然而,去年5月中旬,眼看华北平原的小麦就快成熟,河南、安徽等地却传出了“割青麦作饲料”的消息:有农民提前收割还未成熟的小麦,做成青贮饲料卖给饲料企业。
“用小麦作青贮并不罕见,正常年份也有,但出于小麦生物产量和种植成本等因素,一般不会被用作青贮饲料原料,青贮小麦需求量很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赵红波告诉本报记者。
“把小麦做成青贮饲料并不划算。”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慧算了笔账:站在养殖场经营者的角度,5月上旬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刚开始灌浆,营养价值不高,去年网传每亩1500元的收购价格偏高;从农户的立场看,按照小麦籽粒收获亩产1000至1200斤计算,去年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约每斤1.6元,行业新麦收购价约每斤1.5元,算下来籽粒小麦亩收益和青贮小麦相当,甚至偏高。正常情况下,农户对卖青贮小麦没有动力。
那么,为什么部分地区去年会出现“割青麦作饲料”的情况?
“主要是前年秋汛和病虫害等因素,导致一些奶牛场青贮料不足。而青贮饲料的替代产品较少,且有限的补充产品价格偏高,所以有企业选择用青贮小麦作为补充。”曹慧说。对于个别麦田长势较差、预期产量较低的农户来说,割青小麦转作青贮饲料售卖似乎更加稳妥,便出现了提前割青麦的情况。
“这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也反映了国内口粮与饲料粮边界被‘打穿’的趋势。如果不能有效管控,将给我国口粮安全带来隐患。”曹慧分析。
农民出于种粮收益、饲料商忙于喂料“救急”,选择青贮小麦作为饲料补充,可以理解。但盲目“割青毁粮”的行为必须制止。“要严防破坏粮食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耕地转建设用地、毁麦开工等。对于真正用于发展畜牧业的专业青贮饲料,应该给予大力支持。”赵红波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防‘割青毁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蒋和平告诉本报记者,这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在粮食生产领域提出的首个“严防”,政策导向十分鲜明——各种肆意毁粮行为违法违规。
“我国粮食生产虽然实现‘十九连丰’,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国内粮食产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小麦是中国人的主粮,必须反对和制止盲目收割做成青贮饲料的现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防‘割青毁粮’,既是提醒饲料商提前做好储备规划,也体现了国家对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尊重。”蒋和平说。
聚焦痛点
大力发展青贮饲料
专家认为,去年割青麦作饲料的行为范围小、处理及时,对口粮安全影响有限。不过,这也反映出当前国内畜牧业饲料短缺的问题。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中国人对畜产品即肉禽蛋奶等需求量不断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居民膳食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36.8公斤,比上年减少7.8公斤,下降5.4%;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4.6公斤,增长5%,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6.7%,人均牛肉消费量增长2.9%;人均蛋类消费量为13.5公斤,增长2.4%。
“随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人们对传统粮食的消费量有所下降,对肉禽蛋奶的消费需求正在增加,这直接扩大了饲料需求,也倒逼我国饲用大豆原料进口量逐年上涨。”蒋和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粮食饲用消费占比较高,从品种看,国内动物生产产业主要以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大豆豆粕为蛋白饲料,形成了对玉米、进口高蛋白大豆的高度依赖。“但国内蛋白质饲料原料生产领域仍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比如非粮饲料原料综合利用和多元化发展不足、已有的饲料转化利用效率较低、新型饲料蛋白质研发尚未形成支撑产业的科技能力等。”
要满足人们饮食需求的变化,关键在于加强饲料供应,不断提升动物产能产量。在此情况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国家提出大力发展青贮饲料,一方面是由青贮饲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赵红波告诉记者,青贮饲料由水分较多的植物性饲料经密封发酵而成,包括一般性青贮、半干青贮和添加剂青贮,主要用来喂养反刍动物。这类饲料能有效保存青绿植物中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且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小,冬春季节也能为家畜提供青绿多汁的饲料,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另一方面,发展青贮饲料主要还是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和‘大食物观’为指导,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宜粮则粮、宜牧则牧,既要满足口粮需求,也要满足饲用需求,防止‘人畜争粮’。”赵红波说。
丰富来源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在关注青贮饲料的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
采访中,多位农业领域专家表示,这样的要求可谓“对症下药”,将有效助推中国饲草料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草产品结构和种植模式较为单一,市场上常见的饲草料产品主要是草颗粒、草块、草捆、草粉等初级产品,使用效率和附加值都较低,再加上国内饲草料收货、调制、加工等技术也较为落后,饲草料自然无法得以有效发展,每年都得从国外进口大量优质饲草。”蒋和平说。
就拿苜蓿来说,养牛出奶需要大量饲草料,作为反刍动物获取蛋白质的优质粗饲料,苜蓿被业界视作“牧草之王”。然而,目前国内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远远无法满足农户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苜蓿草产量超400万吨,而牛用优质苜蓿供应仅100多万吨。国内苜蓿供应仍较依赖进口,苜蓿进口来源国包括美国、西班牙、加拿大、阿根廷等,其中美国的苜蓿占了中国进口苜蓿的大头。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苜蓿等草产业,将推动降低进口依赖,进一步助力国内畜牧业发展,进而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不论是大力发展青贮饲料,还是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这些目标任务都被置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求之下。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保障粮食安全,一要稳住面积,二要提升产能,另外还要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方案,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食物品种来源。
“‘大食物观’之‘大’,就是要跳出传统的‘粮食即食物’的观念,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和饲料资源,在保障食物和饲料供给的前提下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响应人民群众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多元化食物消费的需求。”赵红波说。
全方位开发食物来源,具体咋操作?蒋和平告诉记者,树立大食物观,要充分利用盐碱地、坡地、旱地、沙土地等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全国适宜区域全面实施“粮改饲”,种植苜蓿、青贮玉米、燕麦、狼尾草等多种草本和木本高产高蛋白优质饲料品种,建设高标准优质饲料生产基地。此外,还可以综合利用食品工业等产生的大量玉米渣、甘蔗渣、咸蛋清等副产品,拓宽饲料资源,持续提升动物产能产量,从而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记者 廖睿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3月02日 第04 版)
- 前沿资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防“割青毁粮”(“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③)
- 美国无家可归者危机日趋严峻
- 全球简讯:留学期间,安全这根弦不能松
- 当前热点-系统上线16个月 期货居间人登记过万人
- 动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
- 当前通讯!留恋雪季激情 ——冰雪运动让宁夏人爱上寒冬
- 全球微速讯:财政部:财政政策将从支出强度等三方面加力
- 环球精选!急性荨麻疹有什么症状图片_急性荨麻疹有什么症状
- 当前快看:亿玛客教你SEO软文编辑4个小技巧
- 环球快播:RCEP市场迎来“中国菠萝”!年产值飙升至25亿元,徐闻菠萝解锁“销售密码”
- 焦点关注:我国渤海再发现亿吨级油田 可开采原油超2000万吨
- 天天热议:【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粤企会客厅】《流浪地球2》里的耳机东莞制造 科创热土吸引更多创业者
- 热消息:以高水平防治 护高质量发展 ——湖南自然资源服务打好“发展六仗”系列报道之五
- 全球时讯:北交所湖南服务基地揭牌成立
- 每日简讯:专家建言献策 携手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发展
- (看中国)中国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指明出路
- 强信心·开新局|春潮涌动 动力澎湃——从六个故事看发展信心
- 动态:今日辟谣(2023年3月1日)
- 速看:强信心·开新局|金融举措发力 纾困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稳开局一线见闻
- 【快播报】RCEP市场迎来“中国菠萝”!年产值飙升至25亿元,徐闻菠萝解锁“销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