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业为应对考核而“创新”,致使成果质量不高,难以实际运用产生效益——
【创新在一线】多而不强 一些创新为何变了味?
本报记者 卢越《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有的企业对创新的理解不到位,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的怪圈,一味追求数量,有的个人为考核、晋升而突击“创新”。与此同时,“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导致不少成果质量不高,只能躺在展台上,真正能运用产生效益的并不多。
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专利大国。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数据,我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再居榜首。与此同时,我国专利申请多而不强的问题备受关注。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拥有多项创新成果的企业一线员工。他们提到一个现象:实践中,有的企业对创新的理解不到位,存在为考核而创新的观念;一些专利质量不高,真正能实际运用产生效益的并不多。
有企业陷入为创新而创新怪圈
“有的企业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的怪圈,一味追求专利数量,把专利跟创造力完全画上了等号。”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铆装钳工赵平,向记者说起他观察到的这一现象。
作为生产一线的金牌蓝领、全国劳动模范,多年来,赵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各种生产难题。他认为,在“为考核而创新”的观念下,“创新就变了味儿”。
米忠义是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散料设备分厂车工、高级技师。他不仅技术本领过硬,而且爱搞创新,根据他的设计完成的加工工艺,为公司的新产品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工友们称为“改进技术大王”。
谈到赵平观察到的这一现象,米忠义很有感触。他反问道:“这些年我搞的那么多技术革新,哪一项是为考核突击而做岀的?”
“在企业发明专利中,由工人在一线‘偶然’产生的占很大比例。”米忠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当时我们生产了一批部件,但生产过程中存在弊端,导致产品被退货。这激发我去改进加工工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没想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产品质量。”
“技术革新是要工人在生产中去发现的,而不是靠考核出来的。”米忠义说。
当前,我国专利申请量每年超百万且连年增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企业靠专利申请“撑门面”,有的个人为考核而突击“创新”,或将专利作为晋升加分的筹码。
在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提高专利的实际含金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有行动。2021年2月,该局印发通知,明确了11种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指出“消除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
很多创新成果只能躺在展台上
数量多的同时,转化利用率低,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难言之隐”。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内有效专利转让率为4.4%。
“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引起了国网冀北唐山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副主任李征的重视,他一直关注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问题。2013年,李征带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获得国家专利20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征曾专门就职工创新成果推广转化调研了几十家单位。调研中他发现,一线职工研发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够转化并推广应用的并不多,最终造成很多职工创新成果只能躺在展台上,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解决实际问题。
对此,李征分析,一些企业对初始创新成果数量要求较高,但对后续成果改进及推广支持力度不够,职工创新中重复创新现象较多,“一个好的职工创新成果达到能推广应用的程度,是需要不断改进的,然而目前很少有企业建立完善的职工创新成果推广机制”。
2020年,李征牵头成立了“唐山市公益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整合了唐山市各企业和高校的创新资源,采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以“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成果转化利益共同体,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产品研发到商品化、市场化的周期。
关键在于企业应该如何考核
在赵平看来,比起按人头摊派专利数,通过项目牵引人才主动积极参与创新,才能形成正向激励。
“对于职工创新,不是说不能有考核,关键在于应该如何考核,以什么标准考核。”李征说,“比如,是考核专利的质还是量?”
李征建议,建立完善的企业职工创新成果转化考核机制,把职工创新成果推广转化率作为考核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绩效指标。
“比如在评职称时,把创新成果转化率设为权重加分项。如果创新成果没有应用转化,则权重加分项少。”李征解释说。
“如果完全没有考核,职工可能会产生惰性,不愿意创新。”中国一汽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正高级工程师齐嵩宇说,“但这种‘逼’着创新不是硬逼,而是去引导,告诉职工具体该怎么改进,怎么落地。”
20年前,齐嵩宇在生产中研发出电子漏焊监控器,这项成果用以监测困扰汽车行业的一项世界性难题——汽车点焊漏洞。经过不断试验改进,形成了“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齐嵩宇手握30多个专利成果。“考核不是生硬的指标和机械的摊派,而是在引导和激励中积累经验,形成创新氛围。久而久之,职工就把创新当成了习惯。”回望自己的创新之路,他如是说。
“鼓励职工多出创新专利成果没有问题。”齐嵩宇指出,“企业真正要思考的是,数量上来后,下一步该怎么做。”
齐嵩宇进一步解释,从有的创新成果中可能会发现问题,企业就要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对职工进行指导和帮助;可能多个班组围绕同一个问题提交了重复的创新成果,但这恰恰反映出该问题正是一个痛点,企业可组织进行专题攻关;可能有的创新并不会形成专利,企业对此要有容错机制,不扑灭每一个创新的灵感。
- 广州众城【上叶蓝莓叶做新生代健康茶饮料】
- 方太携手国家航天院所,以航天同源科技高能气泡洗引领厨房创新
- 望古唐网络科技BOOS联盟进军短视频带货平台
- 思之敢响,声之敢为|“敢响”2022成都时尚消费影响力盛典现场直击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