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东部、湖南省岳阳市境内,为中国首批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图为浩吉铁路和杭瑞高速穿过东洞庭湖湿地的芦苇荡。 赵 敏摄(人民图片)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数百头麋鹿在长江天鹅洲故道水中嬉戏。 赵 敏摄(人民图片)
早春时节,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湿地新绿初绽,春光明媚,游船行驶在西溪湿地水道上。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长江流域广袤,支流河曲众多,形成了3481.22万亩不同类型、面积广阔的湿地,同时,这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淡水、土地资源需求较大,湿地保护与修复面临的情况也因此更为复杂。
如果说湿地是“地球之肾”,那么长江流域内大大小小的湿地,则是长江健康生存的基础。“保护修复长江流域湿地,是建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格局的重要措施,对提升流域生态承载能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
严格长江源头保护
长江源头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泥炭资源,这片珍贵的高原湿地对于稳定和改善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湿地对于调节和防范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长江源头第一镇”,其境内分布有4.19万公顷的河流、湖泊和湿地。2004年,为了响应国家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唐古拉山镇的128户407名牧民作别沱沱河,搬迁至现在的长江源村。
搬迁后的村民由“放牧人”变成了“管护员”,十几年如一日,守护着这里的湿地和草原,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整个唐古拉山镇有597名草原生态保护管护员、101名湿地管护员。此外,格尔木市还推进民间河长工作模式,让全市各界都参与到河湖管护的工作中,唐古拉山镇的河流湖泊湿地皆实现了常态化巡查巡护。
为了加大对沼泽湿地的保护,中国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时专门设立了湿地保护项目。通过采取人工增雨、封育减畜、引水灌溉、人工建植等多种保护方式,改善长江源头的湿地环境。
从长江源头向东,来到四川若尔盖湿地。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在当地牧民的印象中,过去这片湿地牛羊往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过度放牧让湿地草场面临干涸沙化的危险,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旅游团和自驾游爱好者,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更是给脆弱的湿地生态带来了严峻考验。
10年前,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开工建设,全力推进原生湿地保护、湿地植被恢复、本底调查、动植物保护、病虫防治和鼠害治理、污染控制和湿地修复等项目。2016年,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授牌。
经过多年的努力,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的乡土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了良好恢复。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高级工程师熊远清说,这几年湿地公园内监测到的黑颈鹤越来越多。这是唯一一种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鹤类,非常珍稀。黑颈鹤数量增加,表明湿地环境质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将湿地还给湿地
阳春三月,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水草丰茂、芦苇簇簇,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飞鸟翱翔,一派勃勃生机,而当年这里却是年产砂石40多万吨的非法砂石码头。高高耸立的砂石传送带,漫天纷飞的尘土一度严重破坏了这里的环境。
2017年7月,君山区全面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华龙码头等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并开展复绿工作。整治后的华龙码头,恢复了原本的湿地风光,不仅频频出现珍稀鸟类,“水中大熊猫”江豚也回来了。
洞庭湖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人口密集的区域,也是湿地极易受到影响和侵占的地区。围滩、围湖、围垸建房造田,导致湿地萎缩退化,不仅破坏动植物资源,也易造成频繁的水灾,最终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包括洞庭湖在内的许多地区通过各种方式退还本属于湿地的空间,保护并修复了大量湿地。放眼望去,鄱阳湖、洪湖、巢湖、太湖等如翡翠般依偎在长江的臂弯里,绿色湿地正逐渐扩大。
在湖北洪湖,通过拆围和退垸还湖还湿,38.6万亩天然湿地已经全面恢复。历史上,洪湖曾一度有60%的湖面被开垦成鱼池,贪婪的捕捞几乎穷尽洪湖的资源。经过几年努力,洪湖所有围垸已退出养殖生产,破口通湖让洪湖血脉恢复畅通。下一步,洪湖地区将继续加强生态修复与建设,构造湿地景观,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在安徽巢湖,自2018年启动的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已建成9个,巢湖湿地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275种。在2020年巢湖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中,环巢湖十大湿地累计蓄洪2.6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主城区的防汛压力,湿地成为防汛抗洪的一道“生态大坝”。
在江西鄱阳湖,7.5万余亩湿地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恢复与综合治理,从严控制湿地开发利用强度,全面施行湿地“占补平衡”政策。如今,鄱阳湖已成为数百万只水鸟的越冬地,占全球种群95%以上的白鹤都在鄱阳湖区越冬。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2016年到2020年,长江流域11省市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39个,退耕还湿面积51.40万亩,实施了一批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
释放湿地保护红利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长江流域内共有国际重要湿地21处、国家重要湿地13处、国家湿地公园361处、省级重要湿地424处。这其中,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湿地公园。在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各地民众与水生植物、鸟类等亲密接触,欣赏湖光水色,徜徉于碧水蓝天,见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广博与神奇。这极大改善了附近居民的人居环境,湿地生态治理红利日益凸显。
在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市民顺着东湖绿道可以骑行直抵公园,观鸟赏樱花,领略田园风光。湿地科普展示区更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大自然的奥秘吸引着他们去一探究竟。
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客能泛舟溪上,近距离感受湿地风光。这里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也是杭州的一张城市“绿”名片。生态修复让西溪湿地再现青山绿水,动植物资源全面盘活。
近年来,除了长江沿岸的生态保护,长江流域各省市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促进了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湿地保护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江苏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是全球9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重要补给站,每年有数百万只鸟选择在这里停歇、繁殖或越冬。目前,盐城市受保护湿地保护率54%,受保护面积达41.5万公顷,初步构建了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
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代表的好生态,已成为盐城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去条子泥观鸟、“滩”玩、看日出;到黄海森林公园骑行、度假、“森”呼吸;赏鹤舞鹿鸣、看勺嘴鹬卖萌……在盐城,黄海湿地特色旅游备受游客追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盐城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候鸟迁移路线保护等国际合作水平。(本报记者 何欣禹)
- 广州众城【上叶蓝莓叶做新生代健康茶饮料】
- 方太携手国家航天院所,以航天同源科技高能气泡洗引领厨房创新
- 望古唐网络科技BOOS联盟进军短视频带货平台
- 思之敢响,声之敢为|“敢响”2022成都时尚消费影响力盛典现场直击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