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二号”古沉船载有大量瓷器。 (来源: 上海市文物局)
“沉箱静压套取”技术 2007年12月22日上午11时,广东阳江海域,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的“南海I号”终于出水。 此次采用的整体打捞方案是:将沉船船体和船载文物及其周围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特殊的钢制沉箱内,将分散易碎的文物一体化、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展馆中进行科学发掘。 (来源: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网站)
“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技术 2022年1月26日,上海打捞局进行“长江口二号”整体迁移项目等比例试验。 实施打捞时,作业人员将以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巨型“弧形梁”,在“长江口二号”船底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沉箱,沉箱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可以把“长江口二号”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包裹起来,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沉箱总重量近1万吨。 (来源: 上海市文物局)
“长江口二号”试打捞阶段打捞出的这根船体木料,数年来一直受到考古研究人员的持续监测。 (来源:上观新闻网)
“长江口二号”和“长江口一号”
“长江口二号”古沉船于2015年被发现。它位于上海崇明横沙岛东北部横沙浅滩水下。这艘沉船长约38.5米、中部最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
考古调查显示:“长江口二号”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的平底沙船。
沉船所在水域水深8至10米。截至目前,船体横向左倾约27°并覆埋有5.5米的淤泥。深厚的淤泥有助于保护沉船少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蚀破坏,但在重力和海流的长期影响下,许多沉船难逃解体的厄运。值得庆幸的是,“长江口二号”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
通过对前后4个舱室的小范围清理,发现各个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已经出水完整或可修复的文物种类多、数量大。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特别是在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过6年多来水下考古调查勘探,考古工作者认为“长江口二号”很像一艘平底沙船。这种船在明清时期的上海当地水上运输中被广为使用。
此次进行打捞的是“长江口二号”,“长江口一号”又在哪里?
自2011年起,上海市文物局启动了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者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其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经过水下考古探究,确认该沉船为民国时期的铁质军舰。随后,考古人员扩大扫测和探摸范围,又在该铁质军舰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也就是有望被整体打捞出水的这艘木质古船。
每周都有一名科研人员来崇明看“木头”
在上海市崇明区博物馆的碑廊上,现在还摆放着一座水槽,里面是一根风干的木头,上面还可以辨识出贝类附着的痕迹。这是“长江口二号”试打捞阶段打捞出的一根船体木料。自2016年12月22日,它就被“寄存”在这里。进入2022年3月,这件最早出水的大型船体文物,又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
据媒体报道,当年考古团队发现“长江口二号”之后,急需在全上海范围内找到一处可以安放试打捞木构件的地方。崇明区博物馆场地大又能满足科技保护条件,就被选中了。
那不是一根简单的“木头”,崇明区博物馆也不是一处简单的文物临时“仓库”,它们是为“长江口二号”出水后长久保护所做的持续多年的科研实验项目。
自那时起,每周都会有一名科研人员从上海市区赶到崇明,观测木头的状态,记录保存数据,为将来的保护复原提供科研支撑。
刚从海里打捞出来时,“木头”含盐分高,不能直接裸露在干燥环境中。崇明区博物馆为此在碑廊中重新建立了储水环境,定期换水。盐分置换过程持续了一年。监测风干的过程和速度,也是一项科研内容;由于担心白蚁等生物破坏,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检查是否有新的生物前来“搭窝筑巢”。
这些持续、不间断的科学保护研究,为整体打捞和保护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撑。随着“长江口二号”考古展示工作的进展,这件木质构件文物将会重新归位“长江口二号”中。
从“南海I号”到“长江口二号”
2007年12月,著名的“南海I号”被成功整体打捞。2021年10月,“长江口二号”被列入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并有望在2022年完成出水。这是时隔15年后,中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
近几年水下考古调查显示,“长江口二号”受水流冲刷严重,特别是随着长江口水势流向改变,致使古船加速露出河床表面,船体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为防止古船遭到自然与人为破坏,需尽快打捞出水并移入固定场所进入后期科研阶段。
从“南海I号”到“长江口二号”,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及展示利用思路大致相同,可以看出中国水下考古规模和水平的发展脉络。
此次应用于“长江口二号”的整体打捞技术又有了创新。当年“南海I号”使用了“沉箱静压套取”法,这在当时全世界都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到了2022年,上海科研和考古团队又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技术”。两次打捞,都旨在最大程度地完整保护好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
按照打捞方案,一旦“长江口二号”打捞出水,就会被迅速提升到为沉箱量身定制的、中部开口的打捞工程船上,再驶往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上海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口岸。如今,位于广东阳江的“南海Ⅰ号”博物馆,已经成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上海市委市政府日前已正式决定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这一项目也列入“十四五”上海市重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这些水下考古动态专题博物馆,通过展示全面、持续多年的考古科研过程,将为全世界提供认识海上丝绸之路史的交流平台。
打捞时间的胶囊
我们应如何关注水下考古的全过程,又为何尤其关注“南海Ⅰ号”和“长江口二号”?如果人们的目光仍停留在出水的巨量文物、旷世珍宝,那无疑片面地低估了其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这些沉船独特之处,是古人通过悲壮的形式将一个具象的社会形态凝固和“保存”了下来;当今将其整体打捞出水,则是冀望近乎无损地再次呈现某个历史瞬间。我们由此得到了一粒跨越历史的“时间胶囊”。
“南海Ⅰ号”是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文物储存最多的远洋货船。专家们已经将这个“时间胶囊”展示的历史时空截面卡在了公元1183年。船中超过18万件的文物,反映了造船、航海、制瓷、冶金、酿酒、纺织、雕刻、漆木器制作以及首饰加工等方面成就。现在人们可以由此了解800年前南宋期间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水平。同时,“南海Ⅰ号”作为最小的生存单位,发现了大量动植物遗存,在盛酒的罐子中检测出酿酒的痕迹,对特殊淤泥的检测又发现丝绸蛋白的残留物,这些文物证据交织在一起,客观揭示了船员的食物结构和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中国海上贸易最鼎盛的阶段由此可以用实物展现出来。
我们从“南海Ⅰ号”“长江口二号”看到的一切,是40年前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刚刚起步时难以想象的。在科技实力和社会协作的强大支撑下,令人眼花缭乱的文物与考古工作者严谨的发掘过程、科研判断叠加在一起,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故事。(本报记者 齐 欣)
- 广州众城【上叶蓝莓叶做新生代健康茶饮料】
- 方太携手国家航天院所,以航天同源科技高能气泡洗引领厨房创新
- 望古唐网络科技BOOS联盟进军短视频带货平台
- 思之敢响,声之敢为|“敢响”2022成都时尚消费影响力盛典现场直击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