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 > 综合 >
春耕正当时 田管有新意(田间地头看春耕) 2022-02-17 13:30:18  来源:人民日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光景看春耕。随着气温回升,今春农业生产正自南向北渐次展开。春耕春管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基础,对于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麦灌溉有自动化的管道喷灌,整地理墒有各种配套农机设备,喷药除草有农业技术员现场帮忙……田间管理农民省力又省心。眼下,各地正切实加强耕地建设和改造,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抢抓农时、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农产品生产供给。

——编者

河南项城小麦种植户崔朋飞——

灌溉施肥真省心

春回中原,万象更新。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孙店镇广阳村的农田里,一片忙碌。放眼望去,万亩麦田长势喜人,生机勃勃。

“老崔,灌溉软管的接口与机井出水口要拧紧,马虎不得。”一大早,广阳村的灌溉设施管理员张海廷就来到广阳村村民崔朋飞的地里,指导他铺设灌溉软管,搭设喷淋设备。

崔朋飞小心翼翼地将灌溉软管与机井出水口卡紧。另一边,张海廷弓着腰顺着田垄铺设管线,在管线尽头连接喷枪。得益于两人的默契配合,一条灌溉线路不一会便铺设完成。

崔朋飞家里一共种着400多亩小麦。过去,崔朋飞最头疼的就属田地浇灌工作。“那个时候就是没日没夜干,抢时间,赶时间,一家老小齐上阵。”没有机井,他只得开着四轮拖拉机载着喷灌机进行灌溉,费时不说,有的时候效果也不太理想。

近年来,孙店镇政府合理规划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建了一批灌溉机井,配备了4500瓦的水泵,安装机电控制设备,镇上的农民用上了全自动、机械化的灌溉喷淋设备。

400多亩地用5个机井灌溉,个把小时崔朋飞跟张海廷就把管道铺设完毕。“管道一铺好,我就更省心了。”崔朋飞心里乐开了花。

嘀嘀嘀……崔朋飞拿出卡片放到机井电子屏幕上进行读取,只见清水由机井抽出,涌入管道,通过喷枪喷洒而出。田地里,一排排喷枪自动转动,喷淋小麦。3个小时,400多亩的小麦就可以完成一次浇灌。

闲下来的崔朋飞在地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人工驾驶喷灌机灌溉,一套设备配下来少说要5000元,现在有了全自动、机械化的管道灌溉,省去一大笔设备投资,还提高了灌溉效率。

中午时分,崔朋飞回家匆匆吃了口饭又赶往地里。“无人机要来播撒肥料,我得提前去地里准备。”崔朋飞联系了市里的农机合作社下午来为小麦施肥,“这些现代化设备,可帮了我们农民大忙!”

云南陆良马铃薯种植户赵小华——

整地理墒助春耕

早春时节,在云南省陆良县小百户镇炒铁村,马铃薯种植户赵小华正驾驶着拖拉机对农田进行整地理墒。整地、施肥、播种……拖拉机来回穿梭不停,田野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赵小华是水库建设搬迁安置在小百户镇的移民,从最初的10余亩地起家。现在,赵小华已经带着村里的农户成立了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发展到500多亩。

陆良独特的立体气候,为马铃薯错季种植带来了优势,现在马铃薯种植更是成为当地最有地域特色、最具市场潜力的产业之一。因为马铃薯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环境下种植,整地的质量影响着肥效、田地排水,更直接关系着马铃薯的生长质量。

开沟、播种、施肥、起垄、铺设滴管、覆膜,与过去单纯依靠人力不同,如今机械化种植基本上可以一次性完成作业,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成功实现规模化种植。

为了提升品质,赵小华还引进优质种薯。赵小华介绍,选种非常关键,一定要是经过脱毒的一级种薯,切好的种薯块用拌种剂进行切口封合,“这样才能保证后期的产量和出苗壮。”

前两年,合作社专门投入30多万元用来建设马铃薯储藏冷库。“这样我们也能够根据每年不同的销售情况来放货,有效避免市场风险。”赵小华说。

田地里,村民们已经预先将农家肥、菌肥和复合肥按比例配好,撒在需要种植的田块上。一个拖拉机配套播种机的机组正在作业。大型机器来回翻耕,轰鸣声不断,没一会儿,一行行整齐的薯垄便成形了。

“今年种的都是一些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新品种,出来的马铃薯品相好、口感佳,十分受欢迎。”常年在地里,赵小华的脸被晒得黝黑,看着脚下的土地,赵小华说,“这一批种下去5月份就能收获了,有了技术,收成一定错不了。”

海南琼海水稻种植户蒙钟山——

多方帮助春管忙

气温逐渐回升,田管正当其时。在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青天村,水稻秧苗最高已经没过腿窝,远远望去,大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实的绿毯。

“老蒙啊,今年雨水足,你这茬长得好,最南边那一亩除除草,再追35斤复合肥就行。”一大早,大路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吴川德就和村里水稻种植户蒙钟山下了水田,两人深一脚浅一脚,观察着秧苗长势。

蒙钟山家种了5亩水田,每年大概能收4000斤稻谷。“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每个月来两次,帮忙测土,指导配肥、施肥,我们省心不少。”老蒙不禁笑眯了眼。

除了镇里农业服务中心把农技送到家,老蒙前年还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了琼海市志才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让他在购买农资、农具方面又省了不少力。

“就说这肥料吧,插秧之前,合作社给每户每亩提供200斤底肥,不用我们掏钱,其他肥料也是合作社统一代买的,便宜不少。”老蒙扔下手里的杂草,掰着指头跟记者算起账来,合作社设备多、效率高,不仅能降低成本,亩产还能高出100多斤,再加上肥料省下的钱,每亩地平均下来,能增收近300元。

“合作社目前承包了将近120亩土地,68户以土地入股,还有108户脱贫户以资金入股,今年合作社不仅扩大了原有高产稻谷的种植面积,还引进了50亩再生稻品种的秧苗,雇请社里的脱贫户社员进行管理。”合作社负责人胡育才介绍,不仅仅是早稻春管,从育苗、插秧再到收割、销售,每个环节合作社都会对种植户进行指导和帮助。

各方帮帮忙,农户心敞亮。“再过一个月,天气热起来了,就需要防治病虫害,但喷药也不用我们亲自上阵!”老蒙笑着告诉记者,接下来,琼海市农业农村局将使用植保无人机统一喷药,其中一半的花费还可以由政府补贴。

在田间忙活了一上午,老蒙脱掉插秧靴,准备回家吃午饭,临行前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有了新期待:“按照去年的行情,今年每斤稻谷应该能卖上一块五,算一算能多个千八百块的收入,我要再使使劲,争取来场大丰收!”(记者 王 者 李茂颖 曹文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7日 第15 版)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